close
重點一:
國內生產毛額的總值其實是由勞工與企業「共同創造」出來的,就像是一場棒球比賽,其中一支隊伍拿了十分,而這十分是由好幾位不同隊員攻下來的, 或許勞工只拿了一分打點。而全球各主要經濟體的受雇人員報酬占國內生產毛額的比重之所以會逐年降低,最主要的原因是勞動力所能創造的價值相對降低了,這點又和「全球化」與「網路化」有相當大的關係。
重點二:
台灣薪成長停滯的問題跟台灣企業無法創造更高的價值有很大的關係,但在長年的政府補助,無論工業用電的限價或是匯率的眨值,造就了虛胖的電子王國。而在國外企業不斷的披荊斬棘開創自己的道路之時,國內的企業卻一直呼籲政府要持續打開產業的保護傘。
重點三:
雖然說「房地產是經濟的火車頭」,但房地產泡沫化其實是經濟發展失敗的象徵。今天台灣要是充滿創業與投資的機會,大量的資金會湧入房地產市場嗎?顯然是不會的,因為市場上的資金永遠會去追逐報酬率較高的投資機會。
重點四:
生產與儲蓄才是成長的基礎。「生產」才能創造經濟的成長,而「儲蓄」是投資新技術並提升生產力的基礎。不論是率先開發新工具的先行者,或者後來進入的跟隨者,他們都是先達成了生產能力的增加,爾後才能夠消費更多的食物,然而現代各國的政府卻是鼓吹用「消費」來促進經濟的成長。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